close
先澄清不是我變態亂喊人家學長,也不是我很想上成功所以喊來過過癮,
而是論年紀談稱呼XD!
文章轉貼自深藍「讀書 選組 課業討論區」
PS最後附原串網址,裡面有位亞詡學姊講的話也很能供參考:)
內含讀書方法、英數地歷念法(原串包含國文)
讀書方法
最近常常收到許多學弟妹的私人PM,內容不外乎是「如何唸書」「如何加強課業」「該如何準備學測」之類的問題,其實許多人已經是高二甚至是高三的準考生,而課業板上關於一類組的討論仍不完整,身為過來人的我分享自己的方法
希望能幫助更多學弟妹完成考取頂尖大學的夢想,也希望其他同學不吝指正。
首先,我是學測就考上的人,二月就解脫似乎是許多高中生夢寐以求的事,事實上,指考是大多數人的選擇,我身邊的許多強者都選擇指考,後來的成績也相當的亮眼,至於這是為什麼在後來我會慢慢的解釋。
我的學測戰爭大概從高二下敲響戰鼓,原因是我把整個高二上玩個精光,社團或活動等等其實都有參與,結果就是高二下段考連莊全班倒數第二名的悲慘窘境……Orz。
該用功了。
首先,我從環境下手,也就是唸書的地方。
老家在屏東,我自己一人在高雄校外租屋。在這時候,宿舍可以免除找圖書館之苦,成為你發憤衝刺的絕佳處所,當然也能成為同學聯絡感情,鬼混胡鬧順便拖大家成績下水的風花之地,理所當然成為我優先整頓的地方。我先把所有多餘的東西,舉凡會在我讀書時吸引的眼光的東西都要撤走,兩天下來我的房間變的很單調,並且將書桌從面窗的位置調整至靠牆,一面潔白啥都沒有的牆。漫畫電動之類都以敦睦邦誼為由轉送同學家寄放(如果你想害死人,可以試著這樣做),最後將床推至房間的另外一邊,一個微型的衝刺班就完成了。
喔,還有個老梗,精神標語。這重要的很。
我的標語某校情結太嚴重,我想就別貼了,免的被當成變態。不過我比較常看到的,像是「政大法律」,「台大電機」都是不錯的選擇,寫大字點,貼在顯眼的地方,期望在你鬆懈的時候可以來個當頭棒喝,所以越夢幻越好。
很多同學會選擇在外面唸書,我也來提一下吧。咱們一類組,不管承不承認,都較著重記憶的部份,對我來說這意味著需要一個很安靜的地方才能讓我好好把課本裡的鬼東西生吞活剝進肚子裡。
我的首選是宿舍,這是個人喜好,副作用是變宅。
有些人會選擇麥當當、肯德基、MOS等等,有錢一點的會去咖啡廳,例如說星巴克,金礦等等。如果想考進台成清交政,這些地方絕對不適合長期唸書,跟自己過不去對你沒好處。
你所需要的,是安靜簡單的地方,像K書中心和圖書館都不錯。
學校晚自習可以考慮看看,我自己是沒參加,因為我喜歡自己掌控自己的時間。但是對定力不佳的同學來說,後面有個人盯住總是比較好的。
還有,很多人總喜歡成群結隊去唸書,結果唸了什麼根本不知道,這也是必須避免的,梁啟超說群故善、善故智、智故強,請放在一邊,人多就會想聊天、人的情緒是會感染的,當一個人心神煩躁時,往往會影響到其他人,下場就是快快樂樂的跑出去聊天增進彼此友誼……要把認真的妹,這招可以試試。
我的建議是三人為限,不要再多。像我自己除了開夜車之外,少和一類同學共同唸書,通常和二三類同學泡在一起,他們是詢問數學生物的等罩門的最佳工具群組,也會是你學測前衝刺基物基化時的良伴。找兩位志同道合的,別亂跑,不鬼混,這場仗太孤僻是打不贏的。
總之,簡單、乾淨、樸素、明亮是最適合唸書的環境,好同學是比參考書和補習班名師還強悍的靠山。
再來,講一下人際關係好了。
首先,我不帥,也很不浪漫,所以不要問我怎麼把妹,例子倒是看過不少。
(要是有學妹看到這願意給在下MSN,我絕對沒理由反對。)
我有位學長很猛,又帥又高又會打球人又和氣成績妖怪一樣;
我有位學姊很優,又正又瘦又會煮菜人又溫柔成績好的嚇人;
是的,這玩意叫神仙眷侶,或者叫班對。兩個愛到死去活來,最後好像手牽手進了交大。土地公真威。
如果你/妳沒有那麼強,請勿任意嘗試,我看過爆掉的例子比這多很多。
曾經有人來我的宿舍參加讀書會,女朋友一CALL馬上跑出去,我當場就砍了他的下次名額,後來這傢伙果然高中某頂凹大學;同學B想和她老公天長地久一起上成大,結果進了建志大學;更瞎的是男生中義X女生上中正,女生覺得丟臉把他甩了……不勝枚舉,這不是死團招生廣告,絕對不是。如果你目前有一段不錯的戀情,請維持下去,但是學生的本分為何也不要忘記,畢竟高中是大學的預備教育,請不要忘記這點。
再來,講同儕關係。
有些人比較有心機,相信大家都遇過,在很強的班級,傳成績單總需要很久的時間,或者是問強者怎麼考這麼好得到的答案卻總是「我都沒在唸」這種跟屁沒兩樣的回答。遇上這種人,請與他保持距離,這種人不會成功,就算是讓他考上第一志願總有一天也會踢到鐵板,並不是我們要的好同學。
你需要的是,比你強的人。本領也好,鬥志也好。
X子說「無友不如己者」,你身邊都是強者,自然會受到他們影響,除了實質上的免費家教&解題機器之外,更能夠揣摩他們的唸書方法和求學態度,保證一生受用不盡。找比自己略強的人是上選,找怪物只會打擊自己的自信,與同學互相切磋、挑戰並共同成長,保證比自己閉門造車有效很多。台成清交政名額是容的下各位的,只要有心的話。我自己組的讀書衝團,一二三類都有,平時各自唸書,偶爾會集會討論問題(其實也閒聊掉不少時間),這在最後一個月衝刺特別有效果。
再來,我們來聊聊補習班的問題,這段是專為一類學弟妹而寫的。也該有人
爲一類發聲了是吧。
要不要補習?這一定是很多人都會面對的問題,我也是。高一傻傻的跟人跑去補習,補英文補數學後來還補了國文,外加從宿舍跑去補習的時間,我的周末就這樣獻給了建國路,結果不但壓縮了自己的讀書時間,難得的休閒時間也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本本的講義習題,好慘,我甚至笨到無法在時間內吸收這些東西。認識我的都知道,我對大補習班一直都沒啥好感,因為他們吃掉了我本來就捉襟見肘的時間,還讓我的作息變得一團糟,更重要的是這很花錢,套句夠壞堂的廣告詞:爸媽賺錢很辛苦。如果補習班願意大發慈悲讓我免費去,我想我會考慮。後面段落我會說明如何不靠補習班自學,在這裡我先說明一下我認為何種人是需要補習的以及其癥結所在。
第一種,懶蟲。
補習班有一個功能,就是整理出一些章節,在某些程度上還真的有用,對於真的很認真的人,有了名師的加持和筆記,想必事半功倍;可是我看到的許多人都倒反為正,上課不上課只是抱著補習班課本猛啃,段考很猛結果模擬考被電假的
一大堆人,癥結就是在於這些人認為補習班的東西會比上課更重要,沒有從根本唸起,只唸結論的結果,大概就是這種下場。如果自認為不會跳進這陷阱,補習會比較適合你。
第二種,老師太遜。
有的時候不是自己太驕傲,而是老師上的太爛,這種例子一定有。如果你遇到這種冥師,有的時候補習還真的是不得不補。這個我比較沒意見。
第三種,沒自信的人。
看到別人補習自己就一定要補,這種人叫阿呆。拿著香跟人拜佛是最笨的行為,讀書是自己的事情,如果唸到了高中還沒辦法了解自己的需求,進而找出自己的路,能考到哪裡我實在很懷疑。這種人請趕快找個魔鬼教官好好盯著。
第四種,四不吉利,跳過。
第五種還在想,什麼人都有嘛。
講到這裡,你一定認為我是個神經病,以為考完了就可以嘴砲說補習班是廢物一樣,事實上我只認同一種補習方式,就是家教,大學生或老師都行。家教很貴,所以請不要浪費父母的血汗錢,但是家教毋庸質疑的是提升自己實力的最佳方法。一個有經驗的一對一家教可以有效發現學生的問題並加以改正,也能依照學生的需求設計不同的教學模式,這都是大補習班無法帶給我們的好處。大學生請找在你心中排的上名的好學校學生,因為他們是打過勝仗的人;老師請盡量找學校老師,下課又多一個人可以問而且他還沒啥理由拒絕你,而且了解你的需求及學校的教法。
再來,讀書計畫,我把它列為清掃環境之後的第二件要事。
我自己列了一個表,內容規定了我一個禮拜應有的作息和時間。我沒有網路空間,想要的人丟PM吧(另外沒有公開個資的請補上您的信箱)。我有不少同學會A走我的計劃表,再改編成自己的,效果也是不錯啦。
我的編表方式跟其他人不太一樣,我並不會要求自己在這個時間就一定要唸這個章節,換言之我是以「科目」來訂的。這個時間,我就是要唸這科,要唸哪本可以隨著下禮拜的模擬考或自己的需要來定,嚴謹但易於執行的讀書計劃才有辦法持續下去,高三是比誰過的規律,誰先亂掉就輸了,確實把該唸的書唸完,該做的題目做完,該玩就該玩,該拼就該拼,如果你不是神人或運氣超好,你一定是這樣成功的。
再來,我們來聊讀書計畫的作法。
讀書計畫是自己的,所以請依照自己的需求妥善調配自己的作息。一開始可以訂的嚴格一點,然後慢慢的調整它,直到個人可以完全實行為止。讀書計畫有幾個關鍵:時間,體力,弱科分佈,外務。
時間就是指各位學弟妹能自由運用的時間,通常是指下課到上床睡覺這段,還要扣掉吃飯洗澡等所剩的,讀書計畫就是爲了要壓榨出所需的每分每秒而存在的東西。
體力決定你能唸多久的書,通常男生會較女生長,有時候爆肝開夜車也要靠這個,如果你撐不了太久,請不要把讀書計畫排的太密集,你真正需要的是穿雙好鞋,出去跑跑、打球或幹嘛都好。體力永遠是決勝的關鍵,有句話說「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的;肝若好,考卷是空白的。」如果沒有體力,連爆肝的機會都沒有,那就沒辦法了。
弱科分佈,這個也很重要。從表中就看的出來,我的數學蠻弱的,需要多多補強,因此它在我的計畫中佔有很大的分量,越討厭就越要碰,決不擺爛是成功的法則。
可是英文是我的強科,看起來也很多的樣子?對一類組來說,英文是很重要的門檻,也是教授錄取你的重要依據之一,既然強,就請強的徹底,如果弱那就一定要加強。歷史地理,這個我超威的,當然是給他壓縮一下,時間拿去分給數學補破網,學測是不容許一科太弱的情況的,那會拖垮你的總級分還有打爆你的大學夢。
外務,對,我說補習班。在讀書計畫內,請盡量不要將補習班算在你的時數內,例如說補英文跟唸英文無關。補習班算是額外自找的課程,其實將讀書計畫仔細分析,就會發現補習班其實佔了比帳面上更多的時間,除了那三個小時外,還必須加上通車以及回來消化吸收所上內容再佔去的時間,長期加起來會是很大的負擔,如果消耗這麼多時間無法帶給你足夠的利益,請當機立斷。其他的外務我就不提了,自然是能避則避。
再來,心態的問題。
這個超重要。
是的,這個世界上有天才這種東西,但是那是少數,至少我算笨蛋那一種。一個人的氣度決定他的高度,你對自己的想法,會影響到你的行為進而決定你的定位,愛因斯坦和愛迪生這兩個講到爛的例子我就不提了,在求學路上,沒有人一帆風順,大家或多或少都一定會面臨挫折。失敗並不可恥,可恥的是站不起來。拿破崙說:我成功,因為我要成功,未曾猶豫。雖然拿破崙最後沒有變成我學長,但是他願意向困難挑戰的這種勇氣,絕對是我們戰勝學測的最佳武器。沒有這種鬥志,再棒的讀書計畫都是空談,再強的老師也救不起來。
對了,昨天我看日劇空姐特訓班有一段話:
「你知道飛機在天空翱翔的動力來自啥嗎?」
「是來自那些相信鐵塊居然能夠在天空飛翔這種蠢事的人。」
所以,請不要妄自非薄,覺得自己就是沒本事,再難考的大學也是給人考的,仔細想著考上頂尖大學之後美好的願景一分鐘,然後關掉電腦,回到書桌,開始將夢想付諸實行。如果你想考中字輩,那請把分數定在政清交成,雖不中亦不遠矣,不要擔心別人如何嘲笑你,說出來會被嘲笑的夢想,才有實踐的價值,即使跌倒了,姿勢也會很帥氣(大家都知道這出自哪裡吧)。所以,請找位頂尖大學的學生,仔細向他請教為學的方法,修正自己的態度,會是件好事的。
接下來,我想更深入的討論各科較適合一類組的唸法,我想就下次再打好了。
國文科心得 (因為我國文比較XXX所以就不貼了)(啥)
(想要參考的人可以爬原串)
英文科心得
(我最近英文很爛)(毆)
接下來聊聊英文吧。
英文嘛,我將它視為高中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門學科,很明顯的它會跟我一輩子(所以最好不要跟這玩意過不去),雖說中文也是極為強勢,但在目前英文仍然是唯一的國際通用語言。舉例好了,許多論文、重要期刊、資料庫等等,大部分都使用英文發表;未來同學們可能會唸的許多名校都位於英語系國家;出國就更不用說了。我去義大利玩的時候,跟一位文藻外語學院的同學同團,該怎麼說呢?唉,相比之下,我覺得我好像文盲或啞巴一樣。
偉哉,英文。
所以,不論各位的英文孰強孰弱,請不要排斥它,在未來,歷史地理國文主義的高分不能代表什麼,但是英文好至少可以讓你用來拉拉底薪,或者是進修出國的好用工具。把英文唸好,就等於打開了一扇擁有無窮無盡資源的大門。
好啦,嘴砲夠了之後,回歸現實吧。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唸英文的方法。相信很多人等很久了,囧。
(我國考試是升學取向,尤重紙筆考試,如想加強口說能力,趕快找別人XD。)
俗話説,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除了應驗在脂肪的累積上之外,對國英兩科來說也是這樣。因此我要先說明,英文是無法速成的。你可能有看過一分鐘學英文這種東西,但要是高中英文敢只唸個幾個月就去考大學指考,會爆是理所當然,不爆只是時候未到,英文是著重累積的學科。
想考好大學聯考英文,有幾個關鍵:字彙、語感、閱讀、文法,臉皮。其中,我認為字彙庫的建立是其中最重要,同時也是提升實力最快的方法。
這啥意思?英文有這麼靠…………..背喔?
這樣說好了,一個人的英文能力就像座金字塔,字彙就是最底層的基石,當基石越多越厚實,上面的石頭才能堆的高。示意圖就像這樣子(李開復口氣):
囧(離成功更遙遠)
英文
英文英文
英文英文英文
字彙字彙字彙字彙(字彙量少)
成功
英文英文
英文英文英文
英文英文英文英文(別人的能力)
英文英文英文英文英文
英文英文英文英文英文英文
英文英文英文英文英文英文英文
字彙字彙字彙字彙字彙字彙字彙字彙(字彙量大)
深藍沒辦法疊出一個三角形啦

所以說,字彙庫越大,你的英文能力就會越加堅強,就像金字塔一樣,只是你的會比別人更高而且更穩健。就考試上來說,考卷上不懂的字越少,錯誤率就會大大的降低,唸的夠多的話還可以輕鬆幹掉很多的難題。像是第一大題考單字的好了,我只要稍微掃一下選項,A騙人的,去死吧;B是答案,再往後看看;C來湊熱鬧的;D也不可能,選擇,然後換下一題,第一大題不到幾分鐘就做完,連檢查都省掉了。在大學聯考,如果想要拿14或15級分,選擇題請不要錯超過五題,後面的綜合題和填充題(就是給你十個格子填字的那種),花時間又容易錯,這時迅速解決第一大題更是關鍵;遑論作文了;如果通篇都是國中單字,的確不容易錯好了,但是這樣能追求高分嗎?
有時不需要冒險運用自己不熟的文法,只要安插幾個有深度和夠長度的單字,整篇作文就能加分不少,背單字可說是極有效率的唸書方法之一,我個人強力推薦。
不過,對學生來講,背書實在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要背4500字甚至7000字,那是多噁心的一件事啊,所以,我在此想分享一下我背單字的方法。
首先,我需要幾本空白筆記本,和一本有分單元,枕頭級的單字書。
我自己是使用晟景的7000字,為什麼選上這本書呢?因為它將單字分為初中高三級,一級45個Unit,每Unit近40個單字,還有例句可看,只要坊間有任何一本單字書採這樣的分類就可以照我這樣做,反正都是三隻小豬教育部公佈的。
初級單字是1~3000字,還沒滾瓜爛熟的學弟請去找面水泥牆一頭撞死,學妹請趕快找時間補強,照理說在國中畢業就應該要熟悉7成以上了。
中級單字是3000~4500字,也就是我們主要衝刺的範圍,這部分我建議盡量在高二下搞定它,高三時間很寶貴。
高級單字就有趣了,4500~7000字,那來那麼多時間?所以有志指考的同學請盡可能的超前背,因為要背完的機率實在不高,但是背多少算多少。
然後,翻開書和筆記本,眼睛開始搜尋Unit 1,這個字會就放過它,不會就抄進筆記本,一天抄約2 Unit就可以了,有志超前的學弟妹可以多寫幾回,當時我一天寫五回,高三縮水變成一天寫2回,高三上成功將7000字做掉。抄的時候記得稍微看一下例句,幫助記憶和釐清用法喔。
接下來不用看,把筆記本帶到學校去,利用空閒時間或坐車時間把你抄的單字努力的記到腦海裡,大約能記個幾成吧。
然後回到家裡,再翻開筆記本,遮住中文的部分考考自己,還是記不起來的部份就在前面打個勾,然後開始抄下兩個Unit,最後將今天不會的這個打勾字也騰進去,完成一個循環。再來再帶去學校重覆一次動作,不會的打勾,然後回去再抄進去,一直到抄完一本為止。
這在幹嘛?
每個循環其實都是一次淘汰,每個會被抄進來的字,都是你不會的;被打勾而抄進今天份的,是你昨天尚未記起來的字,眼到、心到、和手到,你又將這些你所不熟的字重複了一遍,一直背不起來的字就會不斷被抄到,像chimpanzee這個字我一直背不起來,後來整整連抄11次才終於從我的循環中消失……..Orz。
這個方法其實速度奇快,中級45個Unit,一天2個好了,不到一個月就能解決掉,而且是確實解決掉,不會有「到底有沒有唸進去」的這種困擾,努力都寫在筆記本上頭。我有很多同學會利用零碎時間拿小本書背單字,結果左忘這個右忘那個,而且缺乏檢驗自己的方法,相較之下,這種方法穩紮穩打很多。
更重要的,這招可以善用零碎時間,不是說拿去學校背嗎,幾分鐘算不了數學的,但是卻可以記一個單字,要是學測考出來你就發了。寫到後面我只靠這個複習,整本都是我自己手抄過的,往回唸三兩下就複習完畢,駕輕就熟。
靠這招我在高二下就做掉4500字,高三上快上完就背完7000字,後來的校內模考、中模南模我都是班上前三(敝班一類組資優),我想這個方法算是有點效果吧。
語感部分。
與其他人不同,我高中的語文能力不是靠課本奠基,而是靠當初學校替我們定的三本原文書,全名是Six-ways Paragraph(希望別拼錯),也是分初中高級。內容是一百篇蠻有趣的短文,三本合計就是三百篇,文筆都不錯(老外寫的嘛),而且還會穿插不少單字在內,偶爾還會出現像All in all這種很適合用在作文裡的常用句型,總之比遠東版課本好看多啦。
這不是廣告,請不要急著按上一頁。
天天都騙你,就是家樂福。
當然,課本是很重要的依歸,課本一定要看,可是Six-way給了我很重要很重要的東西,那就是語感。有人說,高矮胖瘦不重要,感覺對了就合得來。英文也是,有了那個感覺,怎麼寫都不會錯,什麼詞後面就是要跟什麼詞的,有時也說不上來,那就是了。
就像把妹,要先有感覺,後續進攻才有勝算,不要等收的卡跟天花板一樣高才在那哀怨說怎麼當初沒那麼做,到時正妹MSN交出來我勉強擔任助攻的工作。
條條大路通羅馬,而我的英文之路則是由Six-way幫我奠基,原因就在於閱讀的習慣,大量的閱讀。
這超級重要。
從一篇好文章中可以汲取到不少東西,詞的用法、單字的搭配、句型的運用等等,都非常重要。語文是活的東西,除了背之外也試著努力去感受、習慣它,久而久之就會反映在考卷上,嗯,這個我在空英上看過,後面不能加這個嘛,所以答案一定是B錯不了的。也許,多對一題就是滿級分,也許台政清交成就差這一題了。三百篇的文章建立起我的語感,讓我在英文這科生出信心,然後慢慢的變成我的強科,培養興趣實在是學習很重要的一環。
我的段考一團糟,因為都從課本直接抽題目出來,根本考不贏女生;模考跟學測卻超威,聰明人應該知道要選哪一個,強者可以兼具。
順便聊聊雜誌的選擇好了,高一英文底子還不算強,可以從English 4U開始唸,到高二英文威一點了,可以選著名的空英來K,到高三時,我自己是唸常春藤,
很多人唸ADVANCED也不錯,總之這時念的小難一點都比較好。這部份實在是見仁見智,因此我只講自己的建議部分。記得要唸啊,英文雜誌幫助可是很大的。
文法,這就是我的痛了。
有些補習班名師會鼓吹學生不用理會文法因為不考,我覺得那種人可以拖去槍斃掉,超級誤人子弟的說法。文法並不是規定,而是約定俗成;換言之它是歸類而來的東西,本來就不是用來死背的(所以聽好,文法不用背)。除了單字之外,英文其實是由文法堆砌而成的,在紙筆考試王道的台灣更是如此。寫題幹長的題目,在不了解這句使用何種文法架構的情況下,變成只能靠模糊的語感答題,無法完全確定拿分;如果不熟悉文法,寫出來的文章保證漏洞百出,變成在考試務教授,分數不低到爆才有鬼…….別跟自己過不去。
建宏的活用圖解英文法一直是我蠻喜歡的文法參考書,雖然裡面有些許錯誤,仍然瑕不掩瑜。數十章的內容大概涵蓋了高中英文的範圍,有時有不會的或有錯誤(尤其是文法的部份)我就會拿來翻,像我比較弱的時式我就會卯起來狂唸,摸熟文法自然得心應手,單字+文法+語感會是戰勝英文的鐵三角喔。
最後一點,臉皮,不用贅述了吧。
不會的就問,問是最快的方法,問自己的老師更好,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師可以為我們整理出比參考書好用N倍的解答方式,也可以發現自己的漏洞加以彌補,不論在任何科目上老師都有很重要的地位,請不要客氣用力剝削老師的休息時間吧XD。像我,臉皮超厚的,習慣會在唸雜誌時跟著唸一次,加深印象也順便矯正自己的發音,吵到人也在所不惜,三年級的所有英文老師我幾乎都問過,就是這些好老師的幫助,讓我擠進大學的窄門,相較之下自己的努力還算少的呢。
下一篇,數學,吼嚕嚕嚕嚕嚕(哥吉拉叫聲)。
數學科心得(我被戳到了,想跟學長握手(毆))
接下來聊數學,吼嚕嚕嚕嚕嚕。
按照慣例,我先說明一下,這篇是一個數學白痴從谷底鹹魚翻身的血淚故事,如果學弟妹原本就數學超好,鄙視完學長之後就可以先按上一頁了,不用在這裡陪我浪費時間。
我數學超廢的,一直都是。
從小到大,我一直很難理解數字的奧妙,對語文類還算是拿手,因此數學理所當然地成為我的夢魘。 基測時我表現不錯,拿了55分,但是念到高中的人應該都知道,國中的數學簡直像在騙小孩,聽說很有危機意識的我剛升上高一就開始擬定搶救數學大作戰……。從參考書、講義、題目檢討、補習班等等,無所不用其極,甚至一個禮拜有好幾天沒做什麼,只是算數學、數學跟數學。
如果這樣就讓我拼起來,那還有啥好看的,就像是連續劇裡壞人可以囂張到最後一集還可以被主角好心原諒重新做人一樣,理所當然嘛。到了高二,我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了社會組,想說社會組課業較輕,數學總會救的起來了吧?
秉持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無私精神,3X分,2X分,19分,每一次的段考我都可以考個破天荒的分數,縱使唸的再拼命好像也沒什麼成效,揮舞著我19分的考卷,我老師斬釘截鐵的跟我說:你連中字輩也考不上。
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話:我不喜歡輸的感覺。
後來,我找到了一位不錯的老師,靠著他的指示和教導,我的數學才開始有進展,到後面進步幅度越跨越大。一直到現在,我才能慢慢看清高中數學的真相。
廢話夠了,開始寫我的心得吧。
首先,最重要的東西叫課本。除了課本之外,我也買了X景的對話式講義,可以作為題目輔助之用。課本包含了許多的公式和定理,這些公式是高中數學最重要,也是最容易為人所輕視忽略的部份。
跟國文和英文的唸法一樣,我也強力建議學弟妹們要先完全搞懂課本的內容再去作題目,有些重要的公式和定理,例如說和角公式等,必須要熟到能隨手寫出才有資格寫題目,否則就算做了一百題都是白搭。定義也是,像是圓的定義,橢圓的定義,就是背就對了,而且要極為精熟才行。
怎樣才能算熟?至少要到能夠自己證明出來的程度才算是熟練,有些證明比較需要動頭腦的,不要怕浪費時間,仔細的思考,你所花在證明推演上的每分每秒都絕對值得。記憶和證明這些定理大概會吃掉你一半以上的時間,我花了近七成時間在搞懂這些東西上頭,可惜的是我一直到高二才決定這麼做,學弟妹們若能更早在證明推演上花費更大的心力,將來必定能有更突出的成績。
喔,說到這,有人會說:數學重理解。
我不能說這句錯,可是我無法完全苟同這句話,數學是很靠背的,這不是雙關。
這樣說好了,我們所習得的定理,公式,還有解法,就像是一塊一塊的拼圖,當我們將所有碎片收集完成,才能試著將他們拼湊起來完成拼圖,例如說全圖是隻皮卡丘的樣子,我們很難記得每塊拼圖上那殘缺不全的圖形,但是只要將大圖(皮卡丘)記憶起來,下次我們需要哪塊,按著腦中皮卡丘的樣子往某個地方找,一定能找到我們需要的那塊,並且將與這塊連結著的其他碎片一起抓出來。手上拿著一片全黑的碎片,立刻就能想到這一定是耳朵或眼睛的部份,這就是理解了。
其中,收集碎片的工作,也就是很重要的背誦部份。很多學弟妹包括我在內,就是這地方功夫下的不深,結果唸起來亂七八糟的,看到這個題目卻想不起來該怎麼做,殊為可惜。
所以,真正的理解,是指在腦中進行重組,解析進而聯想的行為,促進理解的方法,就是模仿和揣摩,最佳的來源就是公式、定理、定義、經典考題四種。
剛剛我們提到要將課本內的定理公式定義等等記熟摸清,其實這就是在做上述的動作,就是所謂的基本功。這是大部份人的瓶頸所在,如果你跟我一樣有衝不上去的問題,請照我這樣做,我比陰森購物有信用一點。
很多學弟妹練數學的方法是,先看看前面定義怎麼寫,然後翻到後面習題開始猛拼,我以前也是這樣,後來發現這樣子其實效率不佳,容易忘東忘西的,結果到段考遇到沒看過的新題型馬上倒地投降舉白旗,之前努力付諸流水是很可惜的事情,這也是因為定義不熟的緣故。翻開課本,一條定義證明一次,寫幾題有關此概念的簡單題目,再回頭唸其他定義,萬丈高樓也是平地起的。
如果把定義慢慢的弄熟(這也是我為何建議天天唸數學的緣故),接下來就可以開始著手練習題目了,做永遠比說的大聲嘛。
這裡要跟各位提一種白癡,千萬不要變成這樣,例如說高一的我,用”看”的學數學。腦中記了一大堆定義,驗證自己實力的最佳方法,就是實地計算。學習最忌的,就是懶惰。筆算事實上是一種輸出的動作,先前在課堂上或課本中吸收的大量知識會在這時開始融合,剛剛不是說了嗎??理解事實上就是一連串重組、解析和聯想的行為,這一切都要靠寫題目串聯起來。努力的理解定義 + 練習大量的題型是學好數學的不二法門。
可題目也分很多種,就像是台北有三女中,箭牌口香糖有青箭白箭黃箭一樣,(這兩者的關係真有趣。)我個人是比較喜歡和黃箭相對應的那間......離題了,題目的選擇也是一番學問。我的做法是由簡入難,但不做很花俏的題目,時間不多時,以簡單的題目優先做(考試時也是如此。)。
這啥意思?
簡單的題目是指,只用到一兩個觀念的那種,跟有無鑑別度沒有關係,其實這種題目也可以很難。作這種題目通常比較輕鬆,很適合用來練基本功,平常K定義時可以做幾題來試看看自己有沒有讀進去。
比較難的題目,通常會用到一個以上的觀念或公式,難度會比較高,也比較複雜,
在大考中這些題目通常是決定鑑別度的關鍵,同學們練熟了定義就該往這部份多多挑戰,如果順利當然就是斬斬斬斬斬,覺得卡卡的就趕快退回去蹲馬步,這種題目坊間參考書很多,自然是能做則做。
爆難的題目、很炫的題目,我通常不會去碰,在大多數情況下這都只是打擊自己的爛梗而已,尤其以學測為職志的學弟妹要學會適時閃避這種題目,有些老師會故意出那種解法很固定的題目,這種的我不太做,對學測根本一點幫助也沒有,那些教授列入大考的,都是靈活而可塑性高的題目,基本功好的可以一路往下殺,在學測尤其明顯。不過實力已經不錯的學弟妹們仍然可以寫寫看,有些難題變態歸變態還真的很漂亮,如果能夠循序漸進練到這一等級,離修成正果之日則不遠矣。
有一種題目一定要做,叫做考古題。這是學弟妹們所能接觸到出題最嚴謹也最有參考價值的題目集了,學測的題目我建議放到最後一個月衝刺,之前可以先寫寫年代比較久遠的題目,很有幫助。
檢討,嗯,也是學習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錯誤可能有很多原因,除了達達的馬蹄之外,舉凡粗心、想法有誤、觀念不熟,單純怕寫錯都有可能。不會的地方,請不要馬上翻解答或找老師,先自己想想看這題用到了哪些觀念,作法順序為何,為何寫錯等等,我之前還很悲情的把每題所用到的觀念大致抄錄下來,然後翻參考書一條一條找,最後不會才跑去問老師。像我在前幾篇所說的:從錯誤中學習是最快的。
臉皮在這時候又發揮功用了,我很不喜歡我高三的數學老師,所以我決定另請高明。不會的,問。不熟的,問。定義看不懂,問。題目一錯再錯,問。班上正妹手機號碼,這個私下問。跑到連老師帶的班級都快認識我,但是卻釐清了許多很重要的觀念,可以說我的大學夢是這個老師給我的,無庸置疑。
大補習班在數學上比較幫不上忙的原因是,無法貼近每個人的需求,教來教去就是那一套,名師的教法不可能讓每個人都聽懂,更糟的是補習班和學校不管在教法或時間上都會有一定的落差,喔不好意思,這部分要由自己來消化銜接才行。無形中又造成很大的負擔,搞到最後變成很多同學在正課上拿補習班講義出來算的奇妙景象,考出來理想也就算了,考的又差的我不知道那會不會氣死。
第二點,補習班喜歡歸納「結論」,擅長教「重點」,把它奉為圭臬是很危險的想法。沒有練好基本功的數學是很脆弱的,就像沒有挖地基的大樓一樣,就算讓他找到世界最強的鋼骨來蓋,碰到大地震一樣要乖乖仆街。吃人家咀嚼過吐出來的東西和自己思考出來的究竟差在哪裡,這是門很大的學問,這也是我唯一建議補習找家教的原因,兩者對學生的幫助實在是天差地遠,
喔,拖太久了,先PO上來再找機會補後續上去。
歷史科心得(嗯哼其實我不會背。但莫名其妙沒看也會過)
今天要講的是,唸歷史的方法。
歷史地理,相較於前面三大科目,其內容較淺顯些,但是並不代表我不重視這兩科,請注意。瞧不起某物者,未來必為某物而哭泣,我賭性很不堅強。
首先從歷史開始。
這是我最威的科目,威到我後期完全沒看還可以上考場。也因此省下了非常多的時間讓我跟數學打泥巴仗,或者是加強我的英文,能學測就考上,歷史科居功厥偉。
很多人對於歷史的看法就是,背背背,背的熟就是你的。事實上這句話一點不錯,但學弟妹堅持用死背的方法去唸的話,包准吃很大的虧,可能花老半天唸的很痛苦還沒考出來,一定很嘔。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的無痛讀書法。
歷史是一門範圍遼闊的學科,想把這玩意唸完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要從幾個地方先下手,其中,我認為結構是最重要的。
結構嘛,因為是歷史,這樣舉例好了。紫禁城是全球最大的宮殿建築群,其結構就是中間有一條相當長的中軸線,在這條中軸線上,有像天安門、太和殿等等重要而且相當大的建築,以這些大型宮殿為中心,旁邊延伸出些像軍機處,養心殿等重要建築,中間則夾雜一堆小房子小殿閣,這些建築物組成了雄偉的紫禁城,整體來說就是歷史的架構。
台灣的考試通常就是丟一個問題,然後你要試著在腦中搜尋與題目相關的任何知識並且試著解題,有點像是要你在大到唬爛的紫禁城裡找間房子一樣,事實上相當困難,最慘的是每間都雕樑畫棟美不勝收,一不小心走錯路就很難回來;但相對的,紫禁城的建築有其順序和邏輯,比如說我們要找某宮,某宮在軍機處旁邊,軍機處在太和殿的左後方,最高的那間就是太和殿嘛,有了邏輯,你一定不會走錯。
理解了我的邏輯之後,我們就可以開始討論,如何念歷史了。在我大致說明唸法的時候,請不要忘記上面這個很囉唆的比喻,等你哪天唸熟了你會跟我有同樣的想法。
架構最重要,我們在腦中架構中一個組織來,什麼題目來都是見招拆招,有一個重要的撇步,就是記年代和順序。年代不用死記,順序一定要滾瓜爛熟,尤其是重要事件和戰爭,像是文藝復興,接下來是地理大發現,再下來是啟蒙運動,接下來科學革命。戰爭嘛,像是清末的戰爭都非常重要,鴉片、英法、中法、甲午、八國聯軍….等等,都非常重要。知道了這些事件的大略時空分布,我們在遇到一些問題時,就要趕快想起當時距離哪件事件最近以及其中間是否有影響。
例如說美國在1940年代產能大增,那時候剛好打二戰,所以我們可以合理的推定產能是因應戰爭而成長的,而數年後德國經濟崩潰,也是因為其身為戰敗國的關係,而不是被美國產品強勢傾銷而成。透過二戰這個大標題,美國和德國的經濟問題就這樣被我們串起來了。就像是我們靠太和殿的方位找某宮一樣。
所以唸歷史第一要務,就是學會拼湊的工夫,把題目要問的歷史事件塞進你腦中的大事件年表中,然後拉關係就是了。
超級重要的事,比如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是1939~1945年,這是太和殿級的重要關鍵,三十年戰爭是1618~1648年(希望沒錯XD)算是軍機處級的關鍵,像這些就一定要背,多多益善。
所以要認真背,腦中的大事年表越多層,分層越細密,分類問題時就越精準、越快、越不容易錯。
其實我已經把唸歷史的方法講完了,我把這招用的滾瓜爛熟,從11月後就沒再看過書,頂多把課本掃一次,就上考場了。
印象中我很愛的那間跟黃箭對應的學校好像要記帝王年代,我個人覺得不是很有用,我不建議記年代,而是記大事。有時後歷史給人的痛苦就是在背太多沒屁用的東西,既然是無痛讀書法當然是能混則混嚕。
順便提一下,近代史分量重到嚇人,在清末民初部分的分層要記的更詳盡。
有的人會去看歷史小說,這真的是強化歷史一個很棒的方法,而且實在比苦啃課本有趣很多,我小時候常看畫說中國歷史這套書,內容實在有夠淺顯的,但是卻給我一個非常完整的架構,我從小就知道誰打肥水之戰,成吉思汗滅掉的中亞大國叫花刺子模。學弟妹們想看的話,像是二月何寫的雍正乾隆等皇帝小說,沒事就拿起來K,保證對康雍乾盛世會有很深刻的了解,也有助於對這部分架構的強化,有些課本講都沒講的鳥題就要靠課外的補充了,一題6分喔。
解題的時候,關鍵字很重要,就是要讓你見縫插針的意思。插進腦中的年代順序資料庫裡趕快把相關的記憶叫出來,多做幾次甚至可以把這件事件也納入資料庫中成為其中一層,下次做到相同的題目可以反射動作的直接答題,所以請養成看到題目就劃線抓字的好習慣。
一句名言->想到是誰說的(博學強記)->找出這個人所處的時代(夾層)->拼湊出作者生平─>判斷這句的意涵(靠感覺吧Orz)->得分。
這些工作其實可以靠參考書完成,我並不反對,但我還是建議要看課本,國編版大家有興趣可以搞來看看,我覺得架構蠻不錯的。課本講的有點籠統,很多觀念其實都是帶過而已,就像是一本中軸線導覽手冊,所以我們還需要參考書或老師的幫助才能洞悉歷史,所以學弟妹上課請認真聽講,學弟不會的去翻參考書,學妹可以直接問學長我,禾斗禾斗。
最後關頭我很少看課本,而是瘋狂的寫題庫,幾天內寫完一整本,錯的越多我越爽,仔細小心的檢討,把有關的環節或課文抄錄在錯誤的題目旁邊,這樣一來,這本充滿紅字和訂正的題庫就成了我的葵花寶典,而且還不用自宮。有沒有這個叫庫德的傢伙很愛自以為是亂統整成一本書的八卦?總之還是補一句,從錯誤中學習是最快的 。
在這裡打點小廣告,我老師(葉寶玉)寫的細說歷史講義內容相當不錯。
所以,背不起來的人,那是因為你背了太多冤枉的東西,記住上面紫禁城的比喻,真的該花時間背的就那些,行有餘力再去背其他的,剩下的靠聯想。唸歷史真的可以很無痛。大事,戰爭,重要年代,背這些就好。
地理科心得(呵呵(汗))
其實我最近遇到不少煩心的事情,說忙倒是還好,只能說壓力大了點所以變懶惰吧。
今天要講的是我比較不擅長的地理。所謂的不擅長不是考的不好,而是跟之前不同的是,唸的方法比較沒那麼清晰完整。(這篇就比較沒笑點了。)
我的地理一直都考的不錯,可能是拜國中地理基礎打的穩固所致,當時我們老師採斯巴達式教育,要求我們把能記的地圖,鐵路山脈都好,生吞活剝進肚子裡,錯一條打一下,有夠殘忍的。
但是在三年後,卻意外收到良好的成效,讓我順利繞過讓很多人苦惱的地理瓶頸,順利拿到高分。
所以我要求想學好地理的學弟妹第一件要務,就是背好重要地圖和圖形。
如果有什麼更活的方法自然不錯,但是依我自己的學測成績看來,記憶在地理科所佔的比重相當重要。
那,什麼是重要的地圖和圖形?
國中課本能看到的比較淺顯的地圖,尤其是國編本的,像中國鐵路網,那一堆山脈、盆地走向、一穫春麥雜糧區等等,是地理的基礎,這玩意是萬年不變的。因為萬年不變,不論遇到什麼樣的因素,這些東西都能成為各位同學相當清晰的指標。
舉例說明好了,今天你熟記了一張年雨量分布圖,題目問優良葡萄的產地,那就可以反應一定是在新疆附近而非華南,因為西北雨少東南雨多;隔河喊的應,過去要一天,指哪裡?有背過中國地形圖的應該知道這裡就是三江並流區,往雲南想就對了。
圖形是指,一些很重要的圖表和表格,通常都不難記,例如說衣索比亞的職業構成圓餅圖一定是農業佔大多數,表格則多半能歸納成結論,例如說戰爭過後的人口金字塔圖會呈現極明顯的左凹陷右突出現象,這表示男性戰死而女性數量相較較多的結果。這些東西很多,又很雜,但是有趣的是幾乎都彼此關聯,環環相扣著。
通常同學都比較不知道哪些圖表值得背哪些看看就好,我建議先回頭把國中的全部記起來,接下來是課本的圖形(這地方其實很容易被忽略),再下來可以看參考書,如果參考書中有跟課本類似的圖表,那就是一定要注意的東西了。老師所發的講義更是有意義,如果你不幸遇到冥師……學弟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學妹可以找我沒關係。我到後面會提一本參考書,還蠻不錯的。
第二步就是,追根究底的精神。在國外地理是被歸類在自然組的科目,除了大量的記憶背誦外,背後縝密的邏輯思考能力也相當重要。所以,如果學弟妹真的用國中那套狂背狂記的方法來唸高中地理,我只能說一定會死的很難看。
又想到例子了。在考前,我按常例會跟同學們一起讀書,有時候遇到一個概念,像是南歐(黑海沿岸)為何適合種糧食作物這種鳥問題,他們可能是記起來就算了,可是我會翻翻風向圖,喔有季風會吹越地中海到達南歐,阿旁邊有條山脈會阻擋到風向,像這樣去想一個題目。
眼尖的人會注意到,在這裡我的做法跟我唸數學很像,追根究底的白目精神其實是同學們相當欠缺的,偏偏這是為學的方法,過於被動的人往往是失敗者。
第三點是比較的工夫。我是個喜歡寫筆記的人,常常唸到某一個段落,例如說鹹海好了,就會畫一個表格,把羅布泊、五大湖、的的喀喀湖和鹹海並列,試著把他們的異同處列出,忘記的就去翻講義,久而久之我的地理筆記充滿各式各樣不同的表格,每一個容易搞混的概念或題目都會被我補進來,這個動作有點像咀嚼一般,把講義和老師上的東西變成自己的,就比較不容易忘記了,我還會拿這個去給同學們看,國民外交啦。
地理學的範圍就是全地球,它很遼闊,因此也必定有許多類似或相同的地方,所以在這裡給同學的第三個建議是,要養成舉一反三的工夫。不一定要像學長這種弱雞通通寫在紙本上,但要做到看到一個東西腦袋就要想到另外幾個相似的東西,或許還能再想到這是在哪種特定氣候下才有的情形等等,能唸到這一步地理就算很強嚕。
接下來的東西,上面基本功搞懂了再看這裡,不要緣木求魚。
高中地理有三大重點:氣候、地形、產業。
其他東西再怎麼變都不會超過這三種範疇,這種情形到高三下之前都不會有什麼改變,高三下的念法跟之前差距很大,這個地方我就比較使不上力,我那時已經放假了(笑)。
氣候,需要注意的圖形非常機車,通常都很大,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洋流、全球風向和各地氣候劃分三種,(如中國型氣候、地中海型氣候等。)氣候的涵蓋範圍通常都非常大,因此比較可能的出題方式都是大範圍的或者長時間的,例如說ITCZ季節性移動對非洲的影響、聖嬰現象這種題目。
地形,包含土壤(我超討厭這個)、山脈、高度、水文等,分類比較細也比較沒那麼遼闊,也就是說這玩意的細節可多了。在地形這裡有很多種分類需要背,例如說喀斯特地形啥啥啥的,像這些東西請記熟喔。通常一個考地形的題目,只要能穩當分析出這是考什麼,例如考土壤,能分類出這是考寒漠土不是黑土之類的,這分數就拿定了,不像氣候影響因素那麼多。
產業嘛,包括人口組成、職業分佈、港口位置、經濟等等,在高中地理是屬於比較簡單淺顯的環節,而且很顯著的受到上述兩要素的影響,通常是有背就有分(甚至是有看就有分),比較需要留意的部份主要是在人與環境的互動,像是梯田;或者是人自身的活動,例如說鐵路沿線對聚落的影響等等。
唸地理最重要的是,如何將文字敘述和地圖連結起來。任何一張地圖都可以輕易轉化成許多重要的意義。一個三年級的學生可以單靠一張洋流圖指出所有在課本中出現的沙漠或者指出哪裡將乾燥或者魚產豐富,同學認為這是用背的嗎?這只需要一個原則:寒流通過的地帶溫度穩定,乾燥少雨;寒暖流交會者,對流旺盛,一個原則 + 一張地圖 + 判斷(經驗)就能解出九成的題目,這也是我看過很多地理讀不好的人最大的罩門所在,他們只是拼命記一大堆結論,而忽略把它轉化成一張腦內地圖,非常的可惜。
有沒有注意到?地理跟數學還真像,都需要思考,都需要邏輯,也需要縝密仔細的定理背誦作為後盾。但是不同的是,地理的題目可以背,各位同學可以拼老命的寫好幾本題庫,保證有用,寫到後面重複的題型和概念會一直出現,等到同學們練到看到題目就能第一時間猜出這大概在問什麼地方或什麼氣候時,相信成為地理之神之日不遠嚕。
亞詡學姊的補充XD:
雖說我是一個指考地理爆掉的人,好歹過去6年來地理都是我最擅長的科目……
就讓我來分享一下吧,雖然我常常覺得敝人的懶散讀書法不適用於很多同學orz
話說我們K女的地理題目難到一個爆表,大概比96學測和指考混合起來再難個10%囧
課本裡面沒什麼難的,考試卻可以考出完全不知所云的東西,這也讓我們體認到,
高中地理不像國中,鐵路省份山脈河流物產背起來就98分= =
(國中被魔鬼訓練+1,專有名詞寫過N次之後,月考沒有低於96的)
高中是要你把學會的東西用在真實遇到的某些狀況上,需要用你所學到的材料來思考。
這種東西就是要用出來才會有真實感,就好像如果去過大陸旅遊,
某省的地形、氣候、人文你會特別有印象,尤其當你所見到的東西和所學相符時……
至少對我來講地理比歷史有趣,地科比生物有趣XD
國中寫奇幻小說還會自己畫地圖,按緯度地形來訂定行星風、氣候、產業、民族等等……
二年級的地理可以當作旅遊書來看(所以我喜歡的歐洲學得特別好,美洲非洲比較差),
讀的時候要使用一年級學過的十幾個重要章節來輔助。
一年級的東西最基礎,即使到了三年級也要很認真念,老實說很不容易,
我當時也花了很多時間才搞清楚蛇丘、鼓丘、羊背石、窪盆、滲穴等等的分類與成因~"~
但是一旦學會大致上就海闊天空……只要會分析題目考的屬於哪種,啥也難不倒你了。
盡量在第一次學到的時候就馬上弄懂,往後背的時候就不會恍如隔世,都不認識。
比方美國農業帶,不知道為什麼那堂課我一覺醒來(喂)就看到布幕上巨大的分佈圖,
當堂課就馬上學起來,之後就能憑印象畫出冬春小麥、林業、混合農業、玉米等等的分區。
在考試的時候,這樣的記憶非常方便……有時還可以抓出出錯的題目囧
(XXXX國明明就沒有莽原,這是什麼答案!之類的XD)
還有一次,考試考到裡海,我整個失憶稿不懂裡海鹹海黑海到底怎麼回事(中亞不熟),
後來就回去找地圖,確認阿母河錫爾河、俄羅斯和土耳其等等的地理位置……
注意,這不是要死背,而是要和其他已經熟悉的知識先連結起來,才會記得久。
比如春小麥帶為什麼會比較北邊呢?因為北方比較冷,所以春天種下去,秋天收成。
棉花產季如果下雨,棉絮會全部毀掉,所以要選在乾燥炎熱的地區種植。
諸如此類的,可以把不同範疇的知識(如產業+氣候)一併加強記憶喔!
雖然範圍很廣,剛開始發現自己疏漏不熟的地方非常多,會很辛苦。
(畢竟某些冷門的東西,常常冷不防地就出個題目出來,雖然很多可以用知識來判斷,
不見得要知道那些國家……但是知道總是會多一份安心感咩)
最後到三年級,慢慢在複習考、模擬考、考古題之中把不熟的部份一點一點補起來,
到最後實力會相當可觀喔^_^(重點是看到題目要能聯想並用出來~)
一二年級的參考書我都是買橫的地圖式那種,三年下來就念那四本而已,考前唸了好幾遍。
有些基礎的圖,比如說給你一個空白的中國大陸行政區圖、歐洲地圖等,
最好能填出所有省份;國家也要記得重要的……(國中的時候班上同學在玩無聊的遊戲:
記國家……害我到現在連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安道爾之類的位置都還記得)
三年級沒有地圖集,我是去挑了一系列很詳細的書中,三年級的兩本來念。
(我習慣買沒有題目、內容詳實的參考書,反正買了也不會寫囧,只靠考試來檢查哪方面不足)
參考書自己去挑很重要,每個人有不同的需求~
三年級就可能要靠老師了,這……根本是數學囧"
但是其實只要中地啦邱念啦啥的原理弄懂,公式不背沒什麼關係,大考一般不會有計算。
看看96年指考,就是提出一堆國家經濟政治產業的現象請你分析、解決問題等等。
最後我覺得高三有個很重要的工作:搞定專有名詞。
當提到混合農業、商閾、外洗平原、酪農帶、都市熱島效應……等等名詞時,
要確定自己能夠流暢地說明代表的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
當整篇看下來所有名詞你都清清楚楚,離成功就不遠啦!
而寫題目一定要膽大心細,北半球&南半球的老梗、夏季日光節約等等都要小心處理,
但是選選項的時候最好不要想太多(←慘痛經驗),請大家自行揣摩吧XD(喂)
以上!天,不知不覺打了好長好長……若有錯字見諒= ="
原文網址(可點):http://www.student.tw/db/showthread.php?t=123137
全站熱搜